市人大|市政协 政务微信|政务微博|政务邮箱|APP|ENGLISH|繁体中文|无障碍浏览
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 > 信息公开 > 工作报告
工作报告
政府工作报告——在锦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

发布时间:2015年01月26日  编辑:系统管理员  来源: 字体:  

各位代表:

  现在,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,请予审议,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。

  一、2004年工作回顾

  2004年是实施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的起步之年,也是我市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。在市委的领导下,市政府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,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、四中全会精神,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,以建设辽西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目标,抢抓机遇,开拓创新,大力实施“工业立市”、“以港兴市”和“开放牵动”三大战略,保持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,基本完成了市人大十三届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。

  2004年,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实现337亿元,按可比价格计算,增长16.1%。其中,第一产业增加值85亿元,增长10.8%;第二产业增加值131亿元,增长21.5%;第三产业增加值121亿元,增长14.4%。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8.9%,提高2个百分点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4.3亿元,按可比口径计算,增长13%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1.1亿元,增长14.6%;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1.6%;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985元,增长11.3%;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400元,增长12.6%;各项存款余额、贷款余额分别比年初增加40.4亿元和36.7亿元。

  (一)工业经济快速增长,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 

 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346.4亿元,增长30.8%;实现利税24亿元,增长40.8%。更新改造投资力度加大。工业技术改造投资达到14.7亿元,增长42.7%。续建和新开工1000万元以上项目60个。攀钢锦州钛业钛白粉年生产能力达到1.5万吨,石油化工公司煤代油、元成生化公司60万吨玉米、汉拿电机公司140万台汽车发电机起动机、锦恒公司20万套安全气囊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。已有12个重大项目被列为国债支持项目。工业经济结构和布局进一步优化。石油化工、新型材料、农产品深加工三个优势产业和汽车零部件、电子信息两个新兴产业继续向规模化、集群化方向发展,“三二四”产业格局框架基本形成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完成72.5亿元,增长36%。临港工业保持快速增长,韩华电装等一批项目落户经济技术开发区。县(市)区工业增长较快,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41.6%。一批骨干企业迅速成长。预计新增规模以上企业90户,亿元以上企业11户,5亿元以上企业1户。锦州石化公司实现工业总产值156亿元,增长35.4%,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5%。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深化。完成7户国有中小企业改制,改制面累计达到87.2%。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任务完成97.5%。民营工业快速健康发展。实现增加值104亿元,增长33.7%。新增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131户。乡镇工业企业增加值实现94.8亿元,增长33.9%。

  (二)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,农业丰产农民增收

  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。粮食总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,达到194万吨,增产64万吨。农业总产值预计实现172亿元,增长10.4%。林牧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5%,提高1.6个百分点。新建各类农产品生产基地70个,“六个百万”工程建设任务基本完成。新增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6个。新建农业科技园区13个。农业产业化和工业化步伐加快。农村二、三产业新上500万元以上项目105个。新增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7户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0亿元,增长25%。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3万人。农村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。新建水源工程1300处,新增灌溉面积10.3万亩。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.4万亩。完成人工造林作业面积55万亩,森林覆盖率达到21.2%。实施人工增雨作业19次。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54%。农村各项改革不断深化。全面贯彻落实粮食直补、土地延包、税费改革等政策,农业税税率下调3个百分点,取消农业特产税,农民人均减负37元。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取得阶段性成果,基本农田保护率达到87.7%。完善了粮食储备制度,粮食购销总量在全省名列前茅。

  (三)第三产业升级步伐加快,财政金融运行平稳

  物流业蓬勃兴起。渤海、恒大和华联物流投入运营,恒大物流建立了辽西首家保税仓库。专业批发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,宏发建材商城二期工程竣工投入使用。药品配送和监督网络延伸到县乡村。消费市场繁荣活跃。大型商业企业销售额创历史新高,新增连锁店铺30家,新华广场、东方庭院综合市场开工建设。大厦宾馆完成改造并投入使用,金厦国际饭店等相继开业。建立了食品安全检测体系,实施了食品市场准入制度。旅游业健康发展。辽沈战役纪念馆改陈改造工程竣工开馆,大广济寺古建筑群维修示范工程开工建设。医巫闾山及北镇庙申遗工作继续推进。旅游总收入达到22.8亿元,增长26.7%。新兴第三产业取得新的突破。通信运营收入实现10.8亿元,增长7.9%。城域光纤网已覆盖全市,互联网用户超过5.2万户。咨询、中介等行业发展进一步加快。

  财政实现收支平衡。各级财税部门努力克服出口退税、下调农业税税率等政策性减收因素影响,强化税费征管,实现了财政、税收(基金)收入稳定增长。多方筹措资金,保证了公教人员国家标准工资及教育、科技、社会保障等法定支出和重点项目建设支出。深化部门预算编制、政府采购、国库集中支付、收支两条线等项改革,为构筑公共财政框架奠定了基础。金融保持平稳运行。金融资产质量进一步改善,不良贷款率下降4.3个百分点。农村信用社改革全面展开,市商业银行成功收购了12家城市信用社并完成了机构整合。加大金融风险防范工作力度,保持了良好的金融秩序。

  (四)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,城市形象明显改观

  城区改造力度进一步加大。编制完成《锦州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》并通过评审。投入资金1亿元,新建和大修城区道路105条,城区道路交通状况明显改善。完成了南站广场、垃圾处理厂主体、动物园一期等工程建设。城区房地产开发竣工面积59万平方米,其中棚户区改造3.2万平方米。新增煤气用户1.1万户,解决了大凌里等2475户的供气遗留问题;新增供水、供暖面积72万立方米和141万平方米;新增公交线路6条。完成南山绿化一期工程,植树造林1200亩。城区植树造林64万株,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上升到7.5平方米。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。锦州港建设步伐明显加快,25万吨油品泊位开工建设,主航道疏浚工程进展顺利,2个7万吨级散杂货泊位竣工投入使用。港口吞吐量达到2455万吨,增长43.8%,高于全国平均增幅22个百分点。渤海大道开工建设。锦州中心渔港二期工程进展顺利。农村电网二期改造工程全部竣工。完成村村通油路工程659公里,新增通油路村156个。锦凌水库、高天地方铁路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。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成效明显。马路市场、街路卫生、广告牌匾、占道经营及脏乱小区等得到进一步清理、整顿和规范。城市80%以上天数空气质量达到国家Ⅱ级标准。

  (五)对外开放工作取得新进展,外贸出口创历史最好水平

  新批外商企业64户;合同外资额3.1亿美元;实际利用域外资金23.3亿元。招商引资重点更加突出。结合我市实际,把招商重点转向韩日港台等国家和地区,成功举办和参加了第六届锦州经贸洽谈会、锦州-香港投资说明会、锦州-韩国经贸活动周等境内外招商活动。对外开放质量明显提高。高新技术项目增多,外商投资进一步向商贸和基础设施领域延伸,日电铁合金、单晶硅切片等项目落户锦州。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外开放窗口作用进一步增强,实际利用外资1860万美元。招商引资环境不断改善。第三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顺利推进,开展了窗口首席代表审批制,服务水平明显提高。外商投诉案件"件件有着落、事事有回音"。全面实施"大通关"建设,口岸环境进一步改善。出口创汇大幅度增长。实际出口创汇3.6亿美元,增长143.6%。出口额1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达到36户。外派劳务人员2043人次,增长13%。

  (六)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新突破,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

  全面落实就业再就业各项政策。积极开展就业援助,建立了就业实名登记制度,登记率达到98%。新劳动力市场正式投入使用,在全省率先实现零散务工人员退路进厅。开发公益性岗位8555个,城镇劳动力实现就业和再就业7.2万人。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。养老、失业、医疗保险分别扩面1万人、2万人和4.7万人,养老保险社会化发放率和足额发放率均达到100%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到6.8万人,城区保障标准每人每月增至180元,各县(市)也分别有所提高。高度重视困难群体救助工作。转移支付民政"三项资金"4719万元,为城区困难群众减免取暖费近800万元,为农村贫困户、农村残疾人困难户分别建房190户和180户。全年筹集下拨救灾救济款(物)1012万元,救助困难群众22万人次。农村贫困人口减少2万人。偿还拖欠农民工工资5869万元。

  (七)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,和谐锦州建设取得新成绩

  大力推进科技进步。取得市以上科技成果44项,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48.8%。第八届中国(锦州)北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展销会规模进一步扩大,签订合作项目115个,协议金额15.8亿元。驻锦大专院校、科研院所与地方经济建设联系更加紧密,科研成果转化率进一步提高。坚持人才强市,出台了《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若干政策规定》,辽西人才市场正式挂牌。教育事业稳步发展。撤并中小学143所,新建九年一贯制学校10所,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生增长27.3%。城区中小学课程改革实验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。接收锦州铁路分局所属普通中小学12所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。传染病医院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、紧急救援中心3个国债项目基本完成。文化体制改革有力增强了文化事业的内在活力。组建了锦州日报报业集团和锦州广播电视总台。京剧《酒魂》等一批剧目分别在省和国家获奖。辽西文化古玩商城进入全国42个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行列。省十运会筹备工作顺利推进,完成了会徽、会歌、吉祥物的征集评选工作。"双拥共建"活动卓有成效。全面落实拥军优属各项政策,驻锦部队在城市建设、城乡绿化、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。民族宗教工作取得新的进展。档案信息化建设得到加强。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.62‰。

(八)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,保持了社会基本稳定

  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、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,坚持政府与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联系制度。全年办复市人大议案1件,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544件,办复率和满意率分别达到100%和99.4%。全面贯彻落实《行政许可法》,对行政许可进行了全面清理。认真做好行政复议工作,结案率达到92%。行政监察工作进一步加强,出台了《关于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违纪行为的处分规定(试行)》等制度。坚持依法治市,"四五"普法工作取得新的成绩。积极开展严打整治斗争,破获了一批重特大案件,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框架已经形成。妥善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和市民投诉,及时预防和化解各种矛盾,保持了社会稳定。加强生产、交通和消防安全管理,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。

  各位代表,2004年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,是省委、省政府亲切关怀的结果;是市委正确领导和人大、政协有效监督,各民主党派、工商联及各人民团体大力支持的结果;也是全市人民解放思想、励精图治、团结奋斗、共同努力的结果。在此,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广大工人、农民、知识分子和干部,向人民解放军驻锦部队指战员、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,向中省直各部门、各单位,向所有关心、支持锦州发展的海内外朋友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感谢!

  回顾一年的工作,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,在我市经济社会生活中仍然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。主要表现在:固定资产投资不足,经济发展缺乏后劲,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2.1亿元,比上年略有下降;开放度不高,招商引资水平较低,按新口径计算,实际利用外资4928万美元,与年初计划还有一定距离;财政增长缓慢,低于全省平均增长水平,收支矛盾突出,特别是县乡两级财政支付能力不强;软环境建设还有较大差距,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,机关工作作风有待进一步转变。这些问题,我们将认真加以解决,以不辜负全市人民对政府的期望。

  二、2005年工作安排

  2005年是"十五"计划的最后一年,也是加快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、推动锦州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关键一年。当前我市已进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期,国家实施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,锦州已经得到国债项目等方面的有力支持,并有可能争取到更大的支持;省委、省政府对锦州高度重视和信任,积极支持锦州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;市委九届七次、八次全会确定的发展战略,完全符合锦州实际,已经在全市上下形成共识;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求新、求变、求发展的愿望十分强烈,形成了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坚实基础和强大内在动力;锦州的固有优势更加明显,多年来积累的巨大能量,将在今后三年集中释放。这些如能充分把握,必将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。但是,机遇与挑战并存,机遇稍纵即逝,挑战咄咄逼人,不进则退,慢进亦退。我们必须立足当前,着眼长远,抢抓机遇,乘势而上,加速辽西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步伐。

  2005年,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:以邓小平理论和"三个代表"重要思想为指导,认真贯彻中央、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九届七次、八次全会精神,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,围绕建设辽西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,深入实施"工业立市"、"以港兴市"和"开放牵动"三大战略,推进工业经济发展,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,提升第三产业现代化水平,大力发展社会事业,切实改善人民生活,为实现"三年大变样、十年大振兴"目标奠定坚实基础。主要预期目标是: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5%以上,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%、18%和16%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按可比口径增长12%;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%;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0%,实际利用域外资金增长20%;实际出口创汇增长10%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%;物价总水平上涨幅度控制在4%以内;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、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9%和8%。

  (一)坚持以项目为重点,推进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

  确保工业投资增长和重大项目实施。全市工业投资完成30亿元,增长20%。新开工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50个,集中力量推进8英寸硅片等12个国债项目和8万吨苯乙烯等10个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建设。努力争取新的国债项目。按照"三二四"格局调整工业结构。进一步做强做大石油化工、新型材料、农产品深加工三个优势产业和汽车零部件、电子信息两个新兴产业,加快传统产业升级。促进高新产业发展,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91亿元,增长25%。大力发展民营工业。在资金、土地审批等方面予以倾斜,引导民营工业企业进入主导产业和重点工业区,推进企业向规模化、产业化、园区化和外向化方向发展。加快信用体系建设,搞好银企对接,切实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。民营工业实现增加值131.5亿元,增长26%。做强做大一批骨干企业。积极实施名牌战略,提高市场占有率。鼓励和支持元成生化、沈宏实业、万得集团等企业扩大生产规模,新增10亿元以上企业3户,5亿元以上企业4户,亿元以上企业4户,规模以上企业50户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416亿元,增长20%。进一步优化工业布局。加快汤河子工业区振兴和临港工业区建设,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分别增长20%和32%,使之成为工业发展的两个增长极。做大县(市)区工业园区,加快形成产业集群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。重点抓好金纸、铁合金、重型等10户企业改制,市属以下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基本退出。

  (二)重视解决"三农"问题,确保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良好势头

  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。以打造绿色品牌为标志,以各具特色的沿山、沿路、沿海经济板块为载体,实施品牌战略,实行标准化生产,做强做大粮食、蔬菜、水果、水产、畜牧、油料加工和专业批发市场等80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,壮大提升农产品生产加工体系,健全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。农村二三产业增加值增长23%。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。全面提升"六个百万"工程质量和效益,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带基地连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,突出抓好"一牧两水一菜"四大产业100个市级以上标准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绿色、无公害生产基地建设。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。启动大小凌河地下水资源保护工程,防止海水倒灌。全面推进开发云水资源、植树造林等10项效益工程建设,实施水源工程1000处,新增灌溉面积10万亩,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万亩。实施绿化荒山、绿化河滩、绿化通道、绿化村屯等"四绿工程"。开工建设南凌一级渔港,锦州中心渔港投入使用。贯彻实施《农业机械化促进法》,推进农机化发展步伐。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。重点抓好政策落实、用工订单、技能培训和跟踪服务,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,全年转移劳动力5万人。深化农村体制改革。按照省统一部署全部取消农业税,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。继续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,加强基本农田保护,节地挖潜,确保重点建设项目用地需求。继续深化粮食供销流通体制改革。

  (三)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,巩固辽西商贸中心地位

  全面提升商贸流通业现代化水平。加快宏发建材商城三期工程、新华广场等项目建设。重点构建凌南新区购物体系。积极引进沃尔玛等国内外著名大型和特大型商业企业,发展连锁店铺18家。鼓励大商、中百、华联等大型零售企业资本扩张,不断开拓城乡市场。建立食品卫生保障体系。加强市场监管,严格执行食品市场准入制度。积极推进"三绿"工程,提倡绿色消费,培育绿色市场,开通绿色通道,保证市民的食品安全。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。大力发展物流配送、电子商务、通信网络、中介信息等新型现代服务业,完成渤海物流二期、华联物流二期工程和六陆公司2个10万吨石油储备罐建设,积极推进恒大物流申请建设保税中心工作。大力发展旅游产业。全方位开拓旅游市场,重点发展"红色之旅"游、滨海度假游、山海风光游。旅游总收入实现25.5亿元,增长11.8%。促进金融产业健康发展。深化农村信用社和城市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工作。完善商业银行经营机制,提高资产质量。积极引进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来锦设立分支机构。各金融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地方经济建设的支持力度。

  (四)加大招商引资力度,实现对外开放新突破

  提高招商引资项目成功率。重点推进高果糖、真空开关管等10个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落户。每个县(市)外资实际到位额要达到400万美元以上,城区700万美元以上,凌南新区900万美元以上,经济技术开发区2800万美元以上。加快境内外招商活动频率。以韩国、日本、香港、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以及长三角、珠三角等国内较发达地区为重点,小队伍、多批次,全方位、高质量地开展境内外招商活动。举办好在韩国、香港等地的招商说明会和第七届锦州经贸洽谈会。扩大招商引资领域。鼓励外资向高新技术产业、农业、服务业、城市公用设施和教育、文化、卫生等领域投入,引进现代体制增强内在活力,引进先进理念提升管理档次,引进资金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。抓好项目库建设。按照国际惯例精心包装储备一批符合产业转移趋势、具有较强牵动作用的大项目和一批对接性强、操作灵活的中小项目,切实增强项目的吸引力和针对性。确保市本级"精品"包装项目不少于30个,每个县(市)区不少于10个。充分发挥企业招商引资主力军作用。引导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主动与国外大公司合资合作。支持锦泰、圣戈班、平安印染等现有"三资"企业增资扩股,力争培育10户产值超亿元的骨干企业。优化出口产品结构。以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为重点,努力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。实际出口创汇4亿美元。外派劳务2300人。

  (五)强化财源建设,优化财政支出结构

  巩固壮大现有财源,积极培植后续财源。采取改革挖潜、招商引资等办法,盘活资产存量,狠抓项目建设,进一步优化工业主体财源,发展农业基础财源,扩大商贸财源,培育城市经营财源,壮大富民强县的税收产业群。每个县(市)区都要着重扶持1-2个支柱产业,新增纳税超百万元企业5户;每个乡镇都要新上1-2个税源型企业。用足、用好各项扶持政策,积极争取资金支持。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对县调整财政体制的相关政策,采取融资担保、贴息、核呆、以奖代补等方式,吸引社会资金投入优势产业、高新技术产业、税源型企业。大力实施重点乡镇帮扶计划,力争使3-5个乡镇进入全省百强乡镇。强化税收征管。巩固税收责任制,完善税收征管系统,营造公平诚信的纳税环境。严厉打击偷逃骗税行为,禁止乱拉税源、乱拉管户,清理核查福利企业、校办企业,最大限度地减少跑冒滴漏,确保财政收入的完整性。强化非税收入管理,扩大财政收入规模。严格控制支出。树立过紧日子思想,严禁铺张浪费。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,继续扩大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范围。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,合理调减专项支出,重点保证工资发放、社会保障和救灾救济等项支出,确保政权运转和社会稳定。

  (六)加强基础设施建设,不断提升城市品位

  继续改善老城区的人居环境。进一步实施城市街路改造工程,新建大修主次干道15条、小街小巷100条,新安装7条以上街路路灯。完成青年公园改造和吉祥里等3片以上棚户区改造建设任务。推进水源、气源、热源建设及管网改造,新增煤气用户1万户、集中供热面积100万平方米。新增公交线路2条。加速城市南扩重点工程的起步工作。认真做好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局部调整的编制、报批工作。加快渤海大道工程建设,完成路基、隧道和大中桥及互通立交桥工程。完成市府广场建设任务。完善凌南新区主干路网建设。新建女儿河南岸截流干管12公里,启动小扒沟改造工程。以凌南新区为重点,全面激活房地产市场,开发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。加快南山绿化步伐,全民动员、全城参与,春、雨、秋三季再掀植树高潮。实施新建街路绿化工程。加大能源交通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力度。锦州港建设投资10亿元以上,确保25万吨级油品泊位、主航道拓宽工程和2个年吞吐量40万标箱的集装箱泊位投入使用。开工建设2个10万吨级散杂货泊位和1个3万吨级油品化工泊位。港口吞吐量力争达到3000万吨。加快开辟锦州港第二战场,完成锦州港二期工程开发方案设计工作。全面启动高天地方铁路增能改扩建工程,力争年内通过能力达到1000万吨。完成102国道大凌河至沟帮子段等道路大修工程,继续实施村村通油路工程。建成污水处理厂并完成整体经营权转让,垃圾处理厂投入使用。广泛开展争创国家卫生城活动。继续开展环境卫生特别是住宅小区综合整治,巩固和完善"门前三包"责任制,加快城管和环卫体制改革,建立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。积极推进环保模范城争创工作。

  (七)扩大就业和再就业,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

  全力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。坚持就业工作"四个优先"的原则,建立就业再就业责任分担体系,全面落实再就业各项优惠政策,搞好劳动力资源普查,建立实名制工作长效机制。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,建立市、区、街、社区四级就业信息网络系统。进一步打造品牌劳动力市场。安排就业再就业5.4万人,其中"4050"人员实现就业5200人;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.7%以内。加强劳动力监察和劳动关系协调,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。健全社会保障体系。进一步完善养老、失业、医疗保险,积极推进工伤和生育保险。加大基金征缴力度,确保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。依法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,养老、失业、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8万人、39万人和38.5万人。积极推进住房公积金制度建设。建立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。继续完善城市低保制度,建立和推进农村低保制度。积极开展分类救助,增强救助的针对性和有效性。制定出台《锦州市城市低保对象重大疾病医疗救助保险办法》,建立城乡贫困群众大病救助制度。实施突发应急救助、日常生活、住房、就学及冬季取暖援助等政策措施,妥善解决涉及弱势群体的热点难点问题。努力做好残疾人康复、就业、维权等各项工作。加强监管,确保民政"三项资金"足额发放到位。加快养老产业发展。加大扶贫工作力度。建立集中捐赠与经常性扶贫相结合、输血式扶贫与造血式扶贫相结合的长效机制,突出抓好30个贫困村"整村推进"、300户移民搬迁和定点帮扶工作。充分发挥"扶贫超"市作用,发动社会力量,使扶贫帮困活动经常化。

  (八)发展各项社会事业,努力构筑和谐社会 

 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,加大重点领域、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科技投入,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1%。举办好第九届中国(锦州)北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展销会和第六届海外学子创业周等活动。切实加强人才工作。紧紧围绕老工业基地振兴开展人才服务工作。大力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,加速事业单位的社会化进程。积极发展教育事业。进一步调整教育布局,撤并农村中小学校71所,改造危房面积5.7万平方米以上,城区中等职业学校整合为12所。黑山县、义县完成巩固"普九"任务,北宁市、凌海市和太和区完成提高"普九"任务,城区学校20%达到"双高"标准。农村初中辍学率控制在3%以下,普通高中扩大招生20%。按照一流校舍、一流师资、一流教学水平的标准,在凌南新区建成一所高标准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。开工建设辽宁工学院滨海校区一期工程。大力发展卫生事业。理顺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,重点加强18所乡镇中心卫生院和6所偏远地区卫生院建设。积极抓好大病统筹合作医疗试点,推进乡镇防保体制改革,逐步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。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、医疗救治体系和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建设。完成传染病医院二期工程。加快市中医院向综合性医院发展步伐。不断繁荣文化事业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,大力发展文化产业。加强优秀剧目的市场化经营演出。搞好特色群众文化活动,策划创办冬季庙会、夏季笔架山海会,春季农展会增加文化内容,继续办好秋季第七届民间文化节。积极推进医巫闾山及北镇庙、义县奉国寺申遗工作。完成市图书馆收尾工程并争取早日开馆。努力做好广播电视、体育、人口和计划生育等项工作。搞好有线电视网络资源整合,加快广播电视由模拟向数字整体转换进程。坚持市场化运作与政府推进相结合,精心做好省十运会各项筹备工作,全面提高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水平。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与服务,搞好1%出生人口普查,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.19‰以下。认真做好民族、宗教、侨务、档案等项工作。不断加强"双拥"工作。全面落实各项政策,创造性地开展"双拥"工作,密切军政军民关系,巩固"双拥模范城"成果。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。改革社区干部队伍管理体制,强化社区调解服务功能。多渠道筹集资金,努力完成社区"一站四室"基础设施建设。

  努力维护社会稳定。大力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,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,加大突出治安问题整治力度。坚决打击惩治邪教组织,扫除"黄、赌、毒"等社会丑恶现象。继续加大"网吧"整治力度,净化校园周边环境。巩固深化警务体制、勤务方式改革,建立健全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,保持打击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,加大对恶性案件的侦破力度。进一步完善应急突发事件预案,积极稳妥有效地处置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。认真搞好普法宣传,完成"四五"普法总结验收工作。做好法律援助工作,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。坚持信访工作党政"一把手"责任制、信访责任追究制、主要领导包案和信访公开接待日制度,切实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,努力化解各类社会矛盾。健全理顺安全生产监管体制,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,抓好交通安全、矿山安全、消防安全等专项整治,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。

  (九)加强政府行政能力建设,创造良好发展环境

  完成今年各项任务,各级政府必须按照中央和省、市委的统一要求,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,切实加强自身建设,不断提高服务水平。

  不讲空话,建设依法诚信政府。坚持实事求是、脚踏实地的原则,不讲空话、大话和套话。依法行政并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、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,认真办理人大议案、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。深入贯彻《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》和《行政许可法》,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、履行职责。理顺行政执法体制,积极稳妥做好相对集中处罚权工作。进一步做好行政复议工作。建立坚强有力的行政指挥系统,反应迅速,令行禁止,确保各项工作"定一项落一项,项项落实;干一件成一件,件件成功"。

  不图虚名,建设勤政务实政府。各级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,真正扑下身子、放下架子,深入基层、深入群众,掌握真实情况,解决实际问题,力求把涉及全局和人民群众利益的每一项工作做好。切实转变作风,提高服务意识,加大服务力度,同时要主动向上级争取政策、项目和资金,为地区经济发展争取更多的支持。进一步修订政绩考核办法,加大对重点工作落实情况的考核力度。建立新闻发布会制度,适时向群众发布各类信息。努力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服务和改善环境上来,创造统一开放、公平透明、竞争有序的市场运行体系。

  不谋私利,建设廉洁高效政府。各级政府工作人员要廉洁自律,严格遵守反腐倡廉的各项规定,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,经受住权力和金钱的考验。严格落实《行政执法责任制》,切实加强公共财政审计、绩效审计和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。全面开展"机关作风建设年"活动,切实提高机关行政效能,对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违纪行为坚决严肃处理。继续深化第三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,实行集中受理、并联审批、一窗式服务,确保行政审批事项压缩到300项以内。大力推行电子政务,切实提高行政效率。

  今年是"十五"计划的最后一年,也是编制"十一五"规划的重要一年。我们要深入贯彻市委九届八次全会精神,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,集中民智,反映民意,科学确定发展目标、发展步骤和具体措施,高标准、高质量地完成好"十一五"规划编制工作。同时,要认真搞好第一次经济普查工作。

  各位代表,锦州已经进入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,全市人民多年企盼并为之不懈奋斗的经济振兴、社会繁荣的美好画卷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。任务艰巨,责任重大。我们有信心不辱使命,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,依靠和带领全市人民抢抓机遇,积极进取,求真务实,开拓创新,为全面建设辽西区域性中心城市做出新的贡献!

网站地图 | 关于我们 | 版权声明 | 意见反馈

版权所有:锦州市人民政府地址:锦州市市府路68号 技术支持:北京中科汇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

法律顾问:辽宁永字律师事务所 辽ICP备0512121号

中科汇联承办,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,portal门户,舆情监测,搜索引擎,政府门户,信息公开,电子政务